深圳热线

成都又一批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 居民当起“规划师” 微项目焕新老小区

2024-11-12 09:30:47 来源:北京快报网

改造后的金红苑小区。

老旧小区改造是居民家门口的“关键小事”,更是基层治理的“民生大事”。成都各地不断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模式,通过多维度实施改造提升、广泛收集居民改造诉求、微项目治理等方式,因地制宜规划绿化景观区、合理施划停车位、提升配套功能设施建设,让小区居住环境大为改善。一个个老小区华丽变身,一栋栋老居民楼换新颜。

多维度实施改造提升

“以前大家都想着往外搬,现在却舍不得走了。”家住锦江区锦华路街道金红苑的居民甘阿姨看着改造后的小区,满意地笑着说。就在去年,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。在金红苑,谈起小区改造前的样子,居民们直言改造前后对比强烈。

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要邀请居民建言献策,集思广益,也要有力有序系统推进基础设施、配套功能等多维度提升。

在此次改造中,锦江区梳理改造需求清单,同步实施基础类、安全类、完善类改造。

“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,我们首先进行基础类、安全类提升改造,改造地下雨污水管网,完成路面黑化、外立面改造,增加路灯和监控安防设备。”锦江区锦华路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,该小区还同步启动楼道改造和楼道内管线序化等,实现旧貌换新颜。

与此同时,小区还新建围墙、非机动车棚、大门门头,翻新临街围墙,进行树木移栽,新增灌木……仅用几个月时间,就实现“华丽转身”。

小区怎么改居民提建议

建于1999年的龙泉驿区滨河北路11号院,5栋楼里住着60户居民。由于年久失修,小区近年来出现一些问题。昨日,记者来到该小区时,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施工。“这里以后就是一个小花园,我们平时就可以在这里和街坊邻居拉家常了。”小区居民李阿姨说。

记者了解到,为了改到居民“心坎儿里”,改造前,龙泉驿区采用走访、问卷、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改造诉求,并进行实地勘测,保证改造设计精确性和后续落地效果。滨河北路11号院定位为“适老花园”,考虑到小区老人居多,在设计时便考虑到入口人车分流、电梯安装、活动节点无障碍到达等细节。

在院子里住了10多年的居民陈女士,看到正在焕新的小花园,很有感触,“以后我们的老小区就是‘新’的了,娃娃有耍的地方,老人也有休闲娱乐的地方。”

记者了解到,今年龙泉驿区将改造18个老旧小区。目前,这些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,预计今年11月底全部竣工。

微项目撬动“大治理”

“基础设施得到修缮,小区环境也美化了,居住舒适度提升不少。”崇州市崇阳街道北楸社区辰居路100号院落居民安士清对小区的变化非常满意。辰居路100号院的房龄超过20年,是典型的老旧院落,墙面脱落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层出不穷。去年7月,随着北楸社区“到小区资金”微项目在辰居路100号院落地,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逐渐得到改善,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
辰居路100号院只是北楸社区“到小区资金”微项目治理的一个缩影。北楸社区下辖130个小区,其中103个是老旧院落。为破解老旧院落治理难题,北楸社区创新提出“到小区资金”微项目治理模式。通过社区“抛砖引玉”,为每个微项目提供1100元资金补贴,搭建起院落治理的初始平台。同时,借助“微网实格”治理体系,挖掘每个院落的居民骨干,组成小区自治小组,以问题为导向,通过问需群众、开展小区民主协商议事的方式,确定院落治理的方向和思路,由自治小组向社区申请“到小区资金”。

“社区每年补贴的资金不多,达不到基础设施整改和维护的资金量,小区院委会便在全小区居民、商户、爱心人士、自组织中发起众筹,居民们看到有社区搭台和兜底,也都愿意参与进来。”崇阳街道北楸社区党委书记江红说,目前,北楸社区初步形成了社区、自治小组、自组织、居民志愿者多元共治的局面。

据了解,“到小区资金”微项目治理模式实施以来,北楸社区已完成首轮103个老旧院落微治理。

周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李柯雨 受访者供图

【责任编辑:王琦】

关键词: 规划师 提升 新老小

热门推荐